中医学对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治思路ppt课件.pptx
Flu symptom,Are we ready to meet bird flu challenge?,SARS-the mystery illness,Pneumonia-how common it is!,Pulmonary tuberculosis-old disease Continuing,Waging war on lung cancer,流 感,2,流感: 全球灾难性疾病,“从1580年至今,世界范围大流行已超过30次“,关注呼吸系统的病毒感染,病毒感染 1个病毒只感染1个细胞; 1个细胞死亡后,释放出的10000个病毒,又可以感染10000个细胞,6-8h后有多少个细胞被感染?1亿个细胞被感染;再过6-8h1万亿个细胞被感染。,病毒,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进展迅速:,多叶多段,,呼吸窘迫,黄文林等.分子病毒学.2006,10.第二版,关注呼吸系统的病毒感染,70%的成人病毒感染会继发细菌感染 病毒破坏呼吸道粘膜保护层后,寄生于呼吸道的细菌就会乘虚而入,进入隆突以下,进入粘膜下,引起细菌感染。,细菌,,,病毒,黄文林等.分子病毒学.2006,10.第二版,流行性感冒概述及分类,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1]。是一种人、禽、畜共患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2]。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其发病率居法定传染病首位 主要临床特点: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早起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困难 病程短,一般为自限性;但小儿、老年人、有心肺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患流感时易并发肺炎或其他严重的并发症,且又导致死亡的可能。,[1]刘克州,陈智,人类病毒性疾病[M]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522-537. [2]张卓然,倪语星,尚红,病毒性疾病诊断与治疗[M]科学出版社,224-230.,,流感病毒上有两种糖蛋白突起, 即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 (NA)。 根据抗原性不同,流感病毒分为 甲、乙、丙3型。 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 现,能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乙型常引起流感局部爆发; 丙型主要以散发形式出现。 常见流感种类:甲型H1N1、H3N2流感、H7N9流感、H5N1流感;乙型流感,流感病毒,治 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2版),抗病毒药物简介,抗甲型流感病毒表面M2受体: 金刚烷胺、金刚乙胺; 抗神经氨酸苷酶: 责纳米韦、奥司他韦(达菲); 抗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 利巴韦林; 抗病毒DNA多聚酶: 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简介,抗HIV逆转录酶: 齐多夫定、扎西他滨等; 抗HIV蛋白酶: 沙奎那韦、茚地那韦等; 抗唾液酸酶: BCX1812、Pleconaril(Viropharma); 抗解旋酶-引物酶复合体的药物: BAY57-1293、BILS197BS;,10,变异性是流感多次大规模流行的主要因素。 流感病毒变异最主要的是抗原性变异。,11,退热 消炎,抗菌 抗病毒,调节免疫 调节 微生态,保护 细胞膜,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中医治疗学强调整体调整观,一般不急求于缩短病程,但务求减少病证,即夹杂症、并发症、后遗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整体调节 多靶点治疗,,,缓解 症状,中医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在中医体系中属温病、疫病范畴。 关于温病、疫病的描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一直被公认是中国传统医学疫病防治的开篇之作; 明代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提出戾气说,详论温疫病; 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和吴鞠通创立卫气营血和三焦辩证体系后,温病学成为一门独立的中医传染病学; 建国以来,温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广泛用于临床,在对流感、天花、小儿麻痹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流行性出血热、艾滋病、SASE、禽流感等许多危害人体健康的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医药在病毒性疾病治疗方面的优势和意义,应用中医温病学防治病毒性疾病有以下优点: (1)辨证论治治疗上优势:中医治疗温病体现了中医学的特点-辨证论治。可以通过审证求因,进行早期干预,以减少发病,减轻病情,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2)整体观念-祛邪与扶正相结合的优势:呼吸道病毒性疾病患者大多正气不足,多有正虚邪实表现,倘若纯用西药抗病毒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在抑制病毒的同时可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削弱人体正气。但是用中医药进行辨证施治,既可驱邪,又可以护卫人体正气,提高免疫力,即将对抗病邪与机体保护相结合,发挥整体抗病毒作用。 (3)不同时期温病用药,可抑制和清除病毒:温病在不同证候期,分别选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泻,清热凉血,清心开窍,滋阴熄风等方药,具有中医宏观整体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的优势。,2015-2016年流感病症特点,2015-2016年 流感样病例特点: 流行病学: 流感样病例:942例;流感确诊病例:49%,流感病原类型以甲型H3N2(62.6%)为主。 临床表现:首发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咽痛,就诊症状兼有恶寒、肌肉酸痛、头痛等表寒和咽干、咽痛等里热症状。 中医病证:中医诊断太阳病伤寒,以外寒为主兼有里热证,病位主在肺、卫。,2016-2017年 流感样病例特点: 流行病学:流感样病例:1225例;流感确诊病例:60.4%:流感病原类型甲型H3N2:89.5%,乙型:0.08% 临床表现:首发症状:以发热、咳嗽、咽痛等症为主。就 诊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兼见肌肉酸痛, 流涕、咽痛等。 中医病证:中医诊断有温病(风温)、也有太阳病伤寒,有风寒束表,又有风热袭肺和外寒里热证,病位在肺、卫。,2016-2017年流感病症特点,2017-2018年流感病症特点,2017-2018年 流感样病例特点: 流行病学:流感样病例:2564例,目前已检测908例,流感确诊病例:阳性:71.8%;其中甲流:31.2%(H1N1、H3N2)乙流:29.7%(全部为BY:100%) 临床症状: 首发症状:发热、咳嗽、咽痛为主,乏力较为明显,同时有恶寒。 就诊症状:发热、咽痛、咳嗽为主,同时伴有流涕、乏力较为明显。 舌脉:舌淡红、暗红,苔黄腻、薄黄,脉浮数浮滑。 中医病证:中医诊断以温病(冬温)为主,部分为太阳病伤寒,以风热袭肺证、热毒壅肺证为主,病位在肺、卫、气。,2018流感病因及核心病机,临床特征本季的流感具有中医学“温病、冬瘟”、“伤寒”的特征。 其病因有“风、寒、温热、疫毒”之邪,核心病机是外邪束表,卫气同病,热毒壅肺,耗伤气阴,邪陷正脱。 临床上分为轻症,危重症和恢复期。,(1)风热犯卫。(温病、伤寒之初起)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 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基本方药: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 银花15g 连 翘15g 桑叶10g 菊花10g 桔梗10g 牛蒡子15g 竹叶6g 芦根30g 薄荷(后下)3g 生甘草3g,轻症辨证治疗方案,轻症辨证治疗方案,加减:发热轻,明显头身痛无汗者加防风10g、羌活10g、独活10g。 苔厚腻加藿香10g、佩兰10g; 咳嗽重加杏仁10g、炙枇杷叶10g; 腹泻加黄连6g、木香3g; 咽痛重加锦灯笼9g、玄参15g。 若呕吐可先用黄连6g,苏叶10g水煎频服。 常用中成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类,如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颗粒(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等。 儿童可选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2)热毒袭肺。 主症:持续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基本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炙麻黄5g 杏仁10g 生石膏(先煎)35g 知母10g 浙贝母10g 桔梗10g 黄芩15g 柴胡15g 生甘草10g 常用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轻症治疗方案,21,加减:便秘加生大黄(后下)6g; 持续高热加青蒿15g、丹皮10g。 常用中成药: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类,如连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 儿童可选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羚羊角粉冲服。,轻症辨证治疗方案,(1)毒热壅肺。 主症:高热不退,咳嗽重,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痛;或伴心悸,躁扰不安。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解毒清热,泻肺活络 基本方药:宣白承气汤加减 炙麻黄6g 生石膏(先煎)45g 杏仁9g 知 母10g 鱼腥草15g 葶苈子10g 黄芩10g 浙贝母10g 生大黄(后下)6g 青 蒿15g 赤芍10g 生甘草3g 加减:持续高热加羚羊角粉0.6g(分冲)、安宫牛黄丸1丸; 腹胀便秘加枳实9g、元明粉6g(分冲); 喘促加重伴有汗出乏力者加西洋参10g、五味子6g。,重症辨证治疗方案,(2)毒热内陷,内闭外脱。 主症:神识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浅促,咯粉红色血水,胸腹灼热,四肢厥冷,汗出,尿少。 舌脉:舌红绛或暗淡,脉沉细数。 治法:益气固脱,清热解毒 基本方药:参附汤加减 生晒参15g 炮附子(先煎)10g 黄 连6g 金银花20g 生大黄6g 青 蒿15g 山萸肉15g 枳 实10g,重症辨证治疗方案,气阴两虚,正气未复 主症:神倦乏力,气短,咳嗽,痰少,纳差。 舌脉:舌暗或淡红,苔薄腻,脉弦细。 治法:益气养阴 基本方药: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沙参15g 麦冬15g 五味子10g 浙贝母10g 杏仁10g 青蒿10g 炙枇杷叶10g 焦三仙各10g,恢复期辨证治疗方案,金银花 【来源】忍冬科植物忍冬 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 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药理作用】 1.抗菌- -金葡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结核杆菌 2.抗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坷病毒 3.解热、抗炎、免疫作用 【用法用量】6~15g。,【常用方剂】,1.金贝痰咳清颗粒-- 清肺止咳,化痰平喘。适用于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痰黄粘稠,喘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2.金银花露-- 清热解毒。用于暑热内犯肺胃所致的中暑、痱疹,疖肿,症见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痱疹鲜红、头部疖肿。 3.银翘片:,黄芩 【来源】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炮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药理作用】 1.抗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杆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尖孢镰刀菌和白色念珠菌。 2.抗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毒 3 .抗炎作用 4.清除氧自由基及抗氧化作用 5.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6.对细菌内毒素的抑制作用,【常用方剂】,1. 黄芩汤--清热止痢, 和中止痛,治疗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胃脘痛、痹证、黄疸、白带、崩漏等病 2. 葛根芩连汤--外解表邪, 内清里热, 以达表解里和。治疗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身热下痢。 3. 黄连解毒汤--清热燥湿、解毒等功效。可用于治一切高烧、烦躁及疔疮等证。 4. 黄芩正气胶囊--具有化湿健脾,宽胸消胀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湿盛引起的不思饮食,胃寒腹痛,肮腹胀满,恶心呕吐,吞酸暖气等症。,大青叶 【来源】 始载于《名医别录》。为十字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Fort,入用其叶。 【炮制加工】除去杂质,抢水洗,切碎,干燥。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痄腮,喉痹,丹毒,痈肿。,【药理作用】 1.抗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沙门氏菌、李斯特氏菌、炭疽杆菌、肠炎杆菌和大肠杆菌。 2.抗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单纯性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登革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 3.抗内毒素活性 4.免疫调节活性 【用法用量】9~15g。,【常用方剂】,1.新复方大青叶片--功能主治:清瘟,消炎,解热。用于伤风感冒,发热头痛,鼻流清涕,骨节酸痛。 2.清火片--功能主治:清热泻火,通便。用于咽喉肿痛,牙痛,头目眩晕,口鼻生疮,风火目赤,大便不通。 3.小儿退热口服液--功能主治:清热透表,解毒利咽。主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引起的发热恶风,或表里俱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痄腮,喉痹,舌质红,苔薄或黄,脉浮数或数等病症。其他感染引起的发热亦可配合使用此药。 4.金莲清热颗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生津,止咳祛痰。用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口渴,咽干,咽痛,咳嗽,痰稠。 5.复方大青叶颗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解表。用于风热感冒及流感、腮腺炎。,连翘 【来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Vahl的干燥果实。 【炮制加工】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翘”。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人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涩痛。,【药理作用】 1.抗菌—广谱抗菌作用,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等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2.抗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7型(Ad7)、柯萨奇B3型、流感病毒甲3亚型以及淡出疱疹病毒 3.抗内毒素活性 4.抗炎作用,【常用方剂】,1. 连翘败毒丸--清热解毒,散风消肿。用于脏腑积热,风热湿毒引起的疮疡初起,红肿疼痛,憎寒发热,风湿疙瘩,遍身刺痒,大便秘结。 2. 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